老年大学散记

2025-04-09 10:30:20 作者:陈 平 来源:
分享到:

乙巳年,岁在惊蛰,时已仲春,古城邓州,老年大学开学了。

春和景明,春风拂面,八点赶到学校大门口,见车流如水,或电车,或三轮车,或汽车,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校园。

进校园,远远见教学楼门前一副对联:“欢迎老学员寒假归来继续追筑青春梦,诚接新学员融入港湾找回遗失童真情。”

乘电梯至七楼多功能会议厅,会议厅已挤满了学员,学员彼此亲切问候,笑脸洋溢,一派幸福景象,开学典礼在此隆重举行。

开学典礼之后,老师、学员们一起观看了文艺演出,节目由各系师生自编自演,老师皆专业精英,节目编排十分精彩。

恰逢乙巳蛇年,乐器系师生表演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充满活力与激情,此曲由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民间乐曲整理而成,奏响近百年而不衰。戏曲系师生京歌伴舞《老年大学赞》陈祖胜校长作词,京剧与舞蹈的结合,如诗如画,声乐系的男生四重唱《说邓州唱家乡》也是陈祖胜校长作词,演员们声情并茂,和谐优美的四重唱展现丰富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舞蹈《我爱你中国》舞蹈系选送,时装模特秀《走进新时代》艺术模特班学员表演的……

师生登台尽情展示,乐曲悠扬,舞姿优美,尽显夕阳风采,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正春天,万物复苏,万象更新,老年人,朝气蓬勃,焕发青春,满满的幸福获得感,老年大学实乃是一座幸福乐园。

走进写意花鸟班,看到一个艺术创作的世界,一群退休老人正在把大自然的植物搬到宣纸上,绘成一幅幅写意画。

书画创作墙的宣纸上,有一丛丛写意竹,是张秀强老师授课时画下的,张老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孙其峰写意花鸟工作室,邓州书画院副院长。他用自己的专业教会了这些零基础的退休老人如何创作写意画,如何画出梅兰竹菊。

学员正伏案专注于习画,笔墨所至宣纸之处,或是一丛丛竹子,或是一丛丛兰草。

著名书画家张秀强老师正伏案指导学员画写意竹和写意兰草,只十几秒,十几笔,一幅写意竹就落在宣纸上,栩栩如生,又几秒、几笔,接二连三,一组写意兰草画生动地呈现在宣纸上。

竹子和兰草都有君子之风,是写意花鸟的典型题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写意竹闻名,明代徐渭的写意兰花以寥寥数笔传神。

张老师说,看似简单几笔,功夫却是常年积累,绘画不是一天两天能画好的,因此绘画班有许多老学员。

学员葛兰画了一长幅写意竹,我走了过去。

“你好!学多久了?”

她说:“第二个学期。”

我问:“花鸟都画吧。”

她说:“先学梅兰竹菊,每个线条都不一样,线条画好了,其它就容易了”

“为什么选择绘画?”

“小时候在农村,见有人画画,很羡慕,老了,有空闲了,国家政策好,有机会上老年大学,零基础就可以学习小时候喜欢的绘画了。”

再次走进写意花鸟班,老师正在书画创作墙的宣纸上画写意红梅,寥寥数笔,瞬间把红梅的神韵展现在宣纸上,学员围在书画创作墙的周围专心致志观摩着老师的用笔、用墨、线条、构图。

随后,学员摊开宣纸,开始创作,我走到教室的后排,一位学员的画已经有一些功夫了。她说:“我是零基础,在写意花鸟班已学习两个学期,主要学习梅兰竹菊,小时候喜欢涂鸦,没有机会学习绘画,退休了,老年大学有这个机会,老师的画作吸引我来到这里,我最喜欢画的是写意兰花。”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写意花鸟画的核心题材,它们不仅是自然植物的艺术表现,更是文人精神象征的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诗言志,画亦如此。

走出教室,我在想,人的一些爱好从童年开始,是终其一生的,选择梅兰竹菊写意画的老年人,大概也都有梅兰竹菊的品格吧,这些品格,也是从童年就有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若胸中没有梅兰竹菊,又怎能画出梅兰竹菊呢?

老年大学写意花鸟课,不仅圆了老年人童年的梦想,提升了学员的绘画艺术水平,也展现了“银龄群体”在艺术领域的活力与创造力,更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