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位师友转发一个视频。介绍了明代河北邢台宁晋县走出来的状元,曾任内阁首辅曹鼐墓地情况。看到墓地中那一排完整石像生,碑楼中保存完整的碑刻,还有被妥善保护的墓葬,我很感叹。因为在河南邓州也有跟此墓地规格一样的“阁老坟”,即明代内阁首辅李贤及其父李昇之墓。500多年来,它们曾是豫鄂两地人文名胜,更是180万邓州人引以自豪的见征。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间被破坏殆尽,让人唏嘘不已。
李贤(1408-1466年)字原德,邓州人。宣德八年进士,后曾任明代内阁首辅。李贤在任时,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受到明英宗和宪宗重任。他是明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去世后,安葬在老家邓州。由于李贤是明代一品官员,按当时诰封制度,他被诰封三代,其曾祖、祖父、父均被诰封为一品官员。只是他的曾祖、祖父很早就去世了,当时只在他们墓地竖立皇帝颁发诰命碑刻。并没有按一品官员规格来重修其墓葬。而李贤父亲李昇在去世前就被诰封为一品官员。加之他去世时李贤又是成化皇帝身边重臣。据《明实录》、《明史》等文献记载,李父去世后,成化皇帝并不打算让他回乡守制。在李贤再三请求下,皇帝才勉强同意他回家安葬父亲,并安排高规格营造其父墓园。也就是说,李贤父亲李昇虽没有当过一天官员,但却实实在在享受了一品大员待遇。李氏父子墓地都是按一品大员规格营造的,这在明代官员中并不多见。在邓州他们的墓葬都被群众称为“阁老坟”。一个位于城南,一个位于城北,两地相距约4公里。笔者作为文史爱好者,曾多次去李氏墓地考察。李贤墓地如今位于邓州城南龙堰乡阁老坟村,其墓地已彻底消失。据阁老坟旁居住的李姓守墓人后代等多名知情人回忆,李贤墓规格很大,过去有石牌坊,神道上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石像生,还有石望柱,石供台等等,整个墓园古柏森森,颇为壮观。新中国成立前每逢节日不断有李氏后人前来祭拜。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集体化,李贤墓地开始被破坏。古柏被伐,墓葬也被破坏。但墓前石像生和牌坊基本保存。文革开始后,这些石刻被当作四旧,有的被推倒,有的被砸毁烧石灰。像李贤墓前神道碑、诰命碑则被运至附近刁河上作为架桥石材。当时南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则从墓地抢救了一对即将被烧石灰的石马,并保存至今。这几件石刻就成了一代名相墓地上的最后文物。
李贤父亲李昇墓地,位于邓州城郊解放社区。据当地90岁以上的老年人回忆,其墓前设置和规格大体与李贤墓地规格相同。这位老人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墓地游玩,更有小孩会爬到神道上的石马上玩耍。因此,说是个墓地更像是个游园。因为离城近保护的相对较好,但在文革后期墓地也被破坏。如今墓地神道中的石像生、石牌坊等全部消失。整个墓地只剩下两块碑刻保存。经笔者观察,这两块碑,一块碑刻为李昇神道碑。全文2000余字,详细记录了李昇生平事迹等相关情况;另一块是成化皇帝诰封李昇夫妇为一品官职的诰命碑,全文500余字。两块碑刻均为明代重臣书写,字体优美。由于李昇本人《明史》仅有其名,无传,故这两块碑刻填补了《明史》和地方文献记录空白,是重要明代文物。在现场考察时笔者在想,有这么高大的碑体和赑屃,不难想象出当年李昇墓地规模也是很大的。可以说,历经500多年风雨沧桑,这两块碑刻能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
笔者从微信视频中看到曹鼐墓园石刻细部,曹鼐墓石马,石质和雕工与李贤墓石马比较,发现该石马并没有李贤墓石马选材优良,雕工细腻。碑楼中神道碑和诰命碑石质也没有李贤墓石质好。据了解,由于曹鼐在土木堡之变中遇难,尸首遗失,这个墓葬是后来修的衣冠冢,但墓前设施一个不少,且一直保存完好,至文革期间,曹的后人冒着很大风险将这些文物深埋地下才幸免遇难,看来但曹鼐能保留下来,确实很了不起。而邓州的李氏父子墓地就没这么幸运了。目前,李贤墓两块碑刻在笔者等多名文保人士呼吁下,已被移至邓州花洲书院得到妥善保护。李昇墓地两块碑刻虽保留在原地,但由于人为破坏等因素,这两块碑刻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呼吁当地文化部门尽快保护这两块碑刻,原地建碑亭保护,或移至新建的邓州博物馆等处妥善保存。
邓州作为豫鄂边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很深,从古至今名人辈出。仅是在明清时期就有铁铉、李贤、蓝瑞、彭而述家族、高叔祥家族、马殿甲等多位名人。其中彭而述家族曾出有进士5人,彭氏父子为二品官员,家族墓地位于邓州市彭桥镇,笔者曾去考察过,据当地知情人介绍墓地占地近百亩,非常壮观。高叔祥家族墓地位于邓州市桑庄镇,这个家族也有5名进士,其家族墓地虽低于彭氏家族墓地但也占地近百亩。还有马殿甲墓葬,马是清代晚期武状元,一品武官,战功赫赫,其墓地位于穰东镇,规模有十余亩。这几处名人墓地过去都是邓州地区重要人文名胜。按现在标准看应该都可以成为国保单位,可惜后来均被破坏,一切成为记忆。
李贤与曹鼐同时考中进士,同时在朝中任职,均担任过内阁首辅。两人结局虽然不同,但去世后来享受的待遇基本相同。曹鼐墓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能保存下来。而邓州阁老坟等名人遗迹却完全消失,这应该需要认真反思:文物不可再生,保护文化遗产无论在何时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