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到1276余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46%,公园绿地面积达358余公顷,人均绿地面积9.42平方米。”市园林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各项重点绿化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达到或接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自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准确把握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新精神,把“以绿荫城”作为城市建设理念之一,确立了“绿城景观”建设目标,城市提质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低头见绿
让绿色遍布城市每个角落
1月13日,沐浴着冬日暖阳,记者来到位于市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的礓石河公园,顿觉眼前一亮:设计精美的公园标志,新铺设的嫩绿草坪,纵横交错的生态廊道,各种景观树高高挺立,以及古色古香的红木栈道和三三两两的游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绿色画卷。
“往年,这里破破烂烂的,很少有人来。没想到现在种这么多树,铺这么多草坪,往后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娱乐。”一位带着小孙子在公园游玩的附近群众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自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在巩固既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通过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景观效果,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园林绿化工作列入年度重点督查范围,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定期督查、通报进展,有效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参与园林城市建设的主动性,推动了各项绿化任务落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5亿元,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政府把每年新增绿地的生产、管理养护费用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核算,由市财政会同园林部门查勘、评审后,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月拨付,有效保证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与此同时,我市建立完善了城市绿线管理、审批机制,通过在《今日邓州》、电视台以及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人民公园、入市口等重要位置设置宣传版面、喷绘图,加大宣传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侵占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的行为,切实保护城市绿化成果。
出门见园
让市民生活在一座“大花园”里
如今,徜徉在邓州街头,或各个居民区,游园、街头绿地随处可见,市民仿佛生活在一座“大花园”里。
近日,记者在位于穰城路南段的花洲游园看到,10多名老年人正在游园里吹拉弹唱,一派幸福美好的祥和画面。
“这儿的植被丰富,空气新鲜。只要天晴,我们都会来这儿玩。”一位老大爷开心地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精心规划建设了23个主干道道路交叉口街头游园,突出园林绿地内涵特色,有效拓展绿色空间,不断增加城市绿量。
“目前我市城区有各类公园、中小游园、街头绿地87处,与道路绿化带浑然一体,均匀分布于城市之中。”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基本框架。我市按照“道路修到哪里,绿化跟到哪里”原则,全面配套道路绿化建设,做到绿化与道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近三年来,我市先后高标准完成了平安大道、新华东路、北京大道南段等14条道路的配套绿化,改造提升道路绿化6条,创建省级绿化达标道路11条,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
见缝插绿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立体绿化不仅能够丰富绿化层次,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品位,形成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效果。为高标准实施立体绿化,我市制定了城市立体绿化实施方案,编制了立体绿化技术措施,在全市广泛应用。
“我们重点做好城区墙面、桥梁、河坡等处的垂直绿化,培植凌霄、藤本月季、爬墙虎等藤类、攀援类植物,目前城区共种植藤本植物约38万株,垂直绿化覆盖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市园林局局长吴保建介绍,园林局还积极开展住宅楼、阳台绿化试点推广工作,做好建筑物立面、平台、屋顶绿化工作,丰富建筑物景观,增加城市绿化亮点,做好老城区“见缝插绿”工作,尽可能多地增加绿量。
此外,按照《河南邓州湍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5-2020)》,我市规划建设以湍河河道为主体,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走向的湍河湿地公园,规划公园总长度54公里,总面积1699.7公顷。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建成长约7.9公里、绿化面积1000余亩的沿河景观公园。二期工程也已于2018年开工,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现如今,漫步在我市城区各个角落,无不让人感觉到仿佛置身于一座城市“公园”,满眼葱茏,满目苍翠,到处都是绿色。一座水清、树绿、花香的生态园林城市,正慢慢绽放出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