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庄镇 小田并大田 “碎地”变“宝盆”

2025-09-22 09:48:34 作者:肖晨曦 桑庄镇 刘婷婷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当前,在桑庄镇正演绎着一场激动人心的农业变革。这一举措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为该镇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冲破传统农业的束缚

长期以来,桑庄镇农田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状态。在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为了确保公平,该镇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将不同等级的土地进行“肥瘦”和远近搭配,分块承包到户。这就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拥有三四块品质不等的小田,面积狭小且分布零散。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巴掌田”“小碎块”的弊端日益凸显。在农业机械化浪潮的冲击下,小田作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田间管理水平低下,病虫草害不会提前预防,生病减产且救治成本高;购买农资时货不对版,散户购买农资价格高于大户40%,且不具备辨别优劣能力;农机服务不健全,散户找农机贵且难,农机现代化水平低,农机时效性不能保障;丰产不一定丰收,粮食销售不透明,烘干设备客观不足,散户抗天灾水平低。无论是耕地、播种,还是收割,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以收割为例,在小块田地上,大型收割机无法高效作业,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无法进入,农民不得不依靠小型机械或人工收割,效率低下,成本却居高不下。农民们虽然辛勤劳作,但收益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桑庄镇政府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发展破局。

搭建平台“促木成林”

桑庄镇深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此,镇政府做了大量细致且扎实的工作。

桑庄镇在各村开设耕、种、管、收一站式服务中心,采用“公司+集体+新农人”模式,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不划算的问题,通过服务现代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公司利用“城邻网”服务器记录每个散户信息,统一上传至服务器,“促木成林”,让小块地变大块地,让“巴掌地”变“大块地”,让“零碎田”变“聚宝盆”。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此项举措在桑庄镇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从经济效益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对于农户而言,他们在土地上的收益增加,并且更加稳定。如今,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促木成林”后,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地块变大,各种大型农业机械得以大显身手。机耕、播种、浇水、收割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规模化经营便于统一技术管理,促进了良种、良技的普及,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今年,桑庄镇在玉米生长期虽遭遇旱情,但由于浇水及时,玉米收成并不比往年差,且品质更优。

从社会效益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过去,由于土地零散,地邻之间因耕种界限、灌溉用水等问题时常发生纠纷。如今,地块集中连片,这些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部分农民可以从土地中脱离出来,从事其他行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此外,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使得村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共事业建设中,像垃圾清运、环境美化、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等工作,村里能够日常解决,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功实践,让桑庄镇尝到了甜头,也坚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

“我们将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保障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镇党委书记崔钟菊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