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名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更要具备真心、爱心、耐心、细心等良好的师德。”日前,孟楼镇长乐小学校长孔令培为全市骨干教师授课时说。
爱岗敬业 脚踏实地
“孔校长工作思路清,业务专、能力强,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新。”孟楼镇中心校领导对孔令培如此评价。
2016年秋期,孔令培被分配到长乐小学任校长。这个曾经有300多名学生的学校仅剩100余人。他了解到近年因学校成绩持续下滑,导致学生大量流失。
上任后,孔令培相继完善建立了《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班级管理考核制度》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学校加大了教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学习,使教师做到以德修身、执教、育人。
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实施班级量化管理,设立流动红旗和校长小助理,从学习、纪律等方面入手,日打分、周小结、月总评。没多久,班风、学风、校风逐步好转。
为丰富学生文化活动,他定期组织学校开展朗诵、演讲、讲故事等比赛,校园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该校50多岁的教师孔春霞说:“孔校长来后就狠抓课改,他担任五年级的语文、英语、科学课,还带头上观摩课,现在老师们听评课已成常态。”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孔令培从李镇西、任小艾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专著和光碟中汲取营养,订阅教育类报刊杂志,平时深研教材,力争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孔校长的带领下,两年来,我校在全镇总评中一直名列前茅,赢得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教师孔令亚说。
爱生如子 真情润化
“孔校长上课重点突出,讲课内容丰富,他教会我们自觉和踏实的学习习惯,在他眼中我们都是好学生……”学生张晶汇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孔令培曾教过一位学生叫周海龙,是学校出名的“捣蛋鬼”,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完成,迟到、旷课、打架,欺负同学。每次教育他,他都点头答应,可是没多久,又“旧病复发”。
一次,周海龙又和别人打架了,深思熟虑后,孔校长把他请到办公室,他从家庭入手,谈他的衣食住行,谈他的父母朋友……原来,周海龙父母常年不在家,他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无人管教,这让原本学习不好的周海龙干脆破罐子破摔。孔令培感到周海龙是那样的可怜与无助。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没有权力去浪费和糟蹋它,当我们受到某种打击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坚强而勇敢地面对……”听着听着,一颗晶莹的泪珠已悄然滑过了周海龙的脸庞。
从此,周海龙像换了一个人,慢慢知道学习了,坏习惯改了不少。期末考试,周海龙平均成绩达到了70分以上。
孔令培说,自己树立起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源于当年聆听了全国教育专家霍懋征、魏书生到我市作的教育报告会,他不仅获得了很多育人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被这些教育专家的师德所深深折服。从此他明白了——师爱是做一名老师的灵魂。
爱师如己 无私情怀
“聚在一起教学是缘分,我们这个团队就是一家人。”孔校长用言行证明着自己。
前些年,教师孔云莲的小孩刚出生,突然一天深夜发高烧,孔校长用摩托车将其母子送往医院治疗。
宋晓香老师有一天在校突然晕倒,孔校长第一时间对其施救并送到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
“孔校长对我们就像家人,他为人随和友善,我们在这里工作很开心,老师们有困难他都热心地帮助。”孔春霞对这个“班长”赞不绝口。
两年来,在孔令培的努力和协调下,学校兴建了幼儿园,改造了危墙,接通了自来水,为每个教室更换安装了不锈钢门和铝合金窗户,在操场硬化了450平米的篮球场,通过驻村工作队联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分院为孩子们出资4万余元,在学校兴建了爱心图书阅览室,协调村里在外的成功人士,建立了“张丛杰教育奖励基金”,对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重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入职教师以来,孔令培撰写的四十余篇论文分获市、省、国家级奖,辅导的10余名学生也分别获得奖励。市进修学校曾多次邀请他为校长培训班做培训报告,他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校长。2008年他被评选为省骨干教师,2010年被评为市首届名师, 2014年,他荣获“河南省名师”的称号。
春风化雨润无声。“我的目标是做‘中原名师’‘国家名师’,带动更多的人,培育更多的学生。”谈及未来,孔令培对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执著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