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刘集镇退伍军人杜国林带动群众致富侧记

2018-08-22 20:02:52 作者:曾权伟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8月19日一早,太阳刚从东方升起,迎着晨风,笔者来到刘集镇杜营村国林莲藕种植基地,荷花已经开了,一张张深绿色的荷叶像一个大圆盘似的,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是该基地负责人杜国林,一见到笔者,他就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述起他的创业故事。

身高1.72米的杜国林出生于1961年,高中毕业后,他抱着保家卫国的心愿,于1979年来到梦寐以求的绿色军营。在部队这个大溶炉里一待就是5年,他得到了锻造,开阔了视野,先后担任了班长、代理排长,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5年,听从部队的安排,他退伍回到了家乡。

回乡后,看到家乡依然贫困,他就萌生了学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想法。在信息闭塞的八十年代,能干点什么呢?杜国林经过深思熟虑,想到了一个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的小本生意——加工豆腐。说干就干,他揣着550元钱到湖北武汉学习最先进的豆腐加工技术,购买了电动粉碎机,开始为退伍后创业的第一桶金努力。由于他加工的豆腐口感鲜嫩,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当年就净赚了5000多元,在当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金额。附近群众看到他磨豆腐发了家,也纷纷加入了磨豆腐的行列。他把加工豆腐的工艺流程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想磨豆腐的村民,很多村民依靠磨豆腐走上了致富之路。

九十年代初,刘集镇棉花的种植面积较大,号称“中原第一植棉大乡”。头脑灵活的杜国林又看到了商机,他投资10000多元购买了榨油设备,为群众加工棉籽油。当年又获利10000多元。1992年,南下打工潮兴起,他把榨油加工设备转让给其他贫困群众,来到广东东莞樟木头镇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后勤、安全等工作,这一干就是22年。

2015年3月,刘集镇政府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杜国林积极响应,他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他瞄准市场,投资50多万多元,流转土地40多亩,办起国林莲藕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莲藕蔬菜水产业。不懂技术,他高薪聘请湖北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并虚心学习莲藕种植技术。在湖北襄阳、黄集等地购买三五、三七等莲藕优质品种,由于他科学管理,莲藕不仅长得粗大、产量喜人,而且品质好、口味佳,深受客户的青睐,莲藕水产品远销郑州、武汉等地,当年毛利润达40多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他还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5户贫困户发展莲藕种植50多亩。莲藕种植管理或收获季节,他优先吸收20多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经济收入,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去年年底,我市莲藕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很多莲藕种植户的莲藕严重滞销,杜国林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他查资料、跑市场,看到鱼虾莲藕混养前景广阔,今年6月,他决定发展鱼虾莲藕混养种植项目。目前,第一期项目已经完成,第二期项目正在筹备。

“我先行先试,如果试验成功,将让更多的农户加入到鱼虾莲藕混养种植,增加大家的经济收入。”杜国林说,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资金,希望金融部门能为他提供贷款,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游玩、观赏等为一体的莲花观光园,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