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几次家,把能处理的旧家具都处理了,唯独一辆八成新的自行车,随我搬来搬去,送人舍不得,可我又基本上不骑,还得费心地为它安排放置的地方。
想起小时候,自行车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村里的小伙伴陆陆续续都会骑自行车了,个高的能像成年人一样坐在座上骑,个低的把右腿从大梁下的三角架里伸过去,也能踩在脚蹬上,骑得有模有样。我羡慕不已,偷偷地推上爸爸的自行车,去晒麦场学骑车。我的个头比自行车高不了多少,踉踉跄跄蹬上脚蹬,顾住方向顾不住平衡,歪歪扭扭地前行两三米便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腿被砸得乌青一片。我哪有心思去顾这些,赶忙扶起自行车,把摔歪的车把扳正,把散落一地的车铃配件捡起安好。回到家,遭到一顿意料之中的训斥。
20世纪80年代初,自行车是家里的“大件”,也是我爸的脸面。每天回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擦自行车,车把、车梁、车座、前圈、后圈,到处擦的油光锃亮。下雨天,遇到路面泥泞,我爸不忍心他的爱车被泥水玷污,扛起自行车,走到平坦处再骑,虽累得气喘吁吁,但心里美得很。
上初三时,家里又买了一辆自行车,经我再三恳求,我爸同意把旧自行车让我上学时骑。此时已进入90年代,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品牌的自行车,不再是“永久”“飞鸽”独霸天下了。我的旧自行车在同学们新潮的自行车面前黯然失色,所以我也放松了对它的爱护,今天摔一下,明天磕一下。放假回家,我爸看到他的爱车被我“摧残”的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他心疼不已,勃然大怒,几乎要打我。我当时很不理解,不就是一辆旧车吗?至于如此生气?难道我还不如你的自行车?现在我也逐渐步入中年,慢慢理解我爸了。20世纪80年代,这辆自行车,不仅给我爸带来了面子,也给我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爸爸骑着它上下班,穿梭于他治下的几十所学校检查工作,往家里驮米驮面,风风雨雨二十年,自行车在他心里早已成了他的老伙伴。
1995年左右,山地车在城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小青年骑一辆锃亮的山地车,车把低,车座高,骑起来屁股撅得老高,车把上的调速手柄咯吱吱一拧,像风一样在街头疾驰而过,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我2005年结婚以后,手里没多少钱了。这个时候,全社会已进入电动车时代,“洪都”“爱玛”等电动车品牌繁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我们买不起电动车,就买了一辆当时算得上高档的知名品牌自行车——捷安特自行车,样式美观,轻便结实,当然价钱也不低。
这辆自行车我们骑了两年,爱人怀孕时,我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带着爱人一趟趟去保健院做检查。新婚的小夫妻,崭新的自行车,穿行在城市茂盛的法桐树下、平坦的大街小巷,虽不如汽车那样风驰电掣,但骑车的浑身是劲,坐车的溢满幸福,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社会飞速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交通工具在不停地更新换代。那辆曾与我结下深厚情谊的旧自行车,渐渐地处于无处存放的境地。但无论岁月如何变换,它都会承载着某一段历史记忆,永久存放在我的心里。
(作者单位: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