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遂林,今年63岁,是市区新华中路“王遂林中医诊所”的主治医师。我经常在想,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初中还未毕业的我根本不可能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更不可能成为沈氏女科传人。
1955年11月,我出生在小杨营乡郭坡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从小非常羡慕医生这个职业,17岁那年,刚刚上完初中二年级的我开始跟着一个老中医学习中医知识。我先后在桑庄公社卫生院、南阳地区西医学习中医班进修。1982年,我在家乡开起了诊所,踏上了救死扶伤的人生历程。为了给更多的人解除痛苦,1987年我把诊所搬到了城区。
在行医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学识的匮乏。1990年,初中还未毕业的我鼓起勇气参加了中医大专自学考试。白天忙着诊治病人,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每天晚上我都要学习到深夜,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接着学习。日复一日,坚持不懈。1993年6月,由于长期疲劳过度,我病倒了,病了半年多时间,病好后,我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年底,只有初中文化的我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中医基础知识理论还考到了95分。当时我市参加考试的有30多人,与我一起拿到毕业证的只有6人。1995年6月,通过严格的考试,我拿到了主治医师资格证书。随后,我又拿到了执业医师证书。自学考试让许多人圆了大学梦,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
通过逐步学习,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从2009年起,我开始频繁外出,师从已有600余载历史的上海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沈绍功教授,向朱良春、路志正、颜德馨、张灿 、张学文等国医大师取经。每次外出学习至少一个星期,花费至少在5000元左右。为了节省开支,很多时候我都租住在地下室里。掐指一算,我已经自费到北京、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学习40余次了。我笑着对朋友们说:“我是‘铁杆中医’。”他们非常认可。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旧俗,身怀绝技的大师们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经过不断的学习钻研、临床实践,我在不孕不育、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为很多家庭带去了福音。看到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听着患者发自肺腑的一声声感谢,我感到特别欣慰。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年9月16日,我在北京被确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学术流派传承弟子,为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洪武年间的浙江东阳,从1368年到今天,已经历了650年。诊治范围由原来的以妇科、内科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广泛涉及内外妇儿、肿瘤、骨科、五官、皮肤等,成了全科中医。沈氏女科在全国赫赫有名,能够成为沈氏女科传人,我感到无上荣光,同时也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
改革开放真好,让我在运用中医治病救人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