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整整40年历程。40年来,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笔者从个人新闻写作路上的三次跨越,谈一谈对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感悟。
我的写作生涯始于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抽时间写作。新闻稿件全部由手写完成,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从打草稿到工工整整抄写完成,常常到夜里12点以后才睡觉。即便如此辛苦,我投寄出去的稿件也常常因字迹不清而被退回。
1978年,改革开放的劲风吹起。这年秋天,我任教的学校购置了一台手动铅字打字机。从此,我的新闻稿件再也不用熬夜用手抄写了。而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再也没有因字迹不清而收到编辑部的退稿信了。
随着新闻素材的增多,我写的稿件也越来越多,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手工铅印打字速度太慢,常常使我的稿件失去时效性。于是2001年春,我建议单位出资购买了一台电脑,打字效率比手动铅印高出十几倍,我每天采写的稿件,都能当天出稿,时效性大大提高。
有了电脑以后,虽说稿件都能及时打印,但由于身处乡村,网络还没普及,所以投稿还得通过邮寄。有一年,我采写了一篇《中学生帮困难户种小麦》的稿件,寄往重庆《少年先锋报》,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到第二年即将动镰割麦的时候,稿件才到达重庆。报社编辑给我回信:高峰,稿件内容很好,就是时效性太差……
时代的步伐快速向前。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信网络正式普及到我们小镇。从此,我采写的每一篇稿件,都能在单位打字员打印后,及时通过电子邮箱发出去,结束了邮局寄送稿件的历史。
2014年,我从与一位省报编辑老师的交流中受到启发,购买了一部拍照功能不错的手机,并下载安装了邮箱软件。从那时起,我再也不用找单位打字员帮忙了,也不用在电脑上发送稿件了。通过这部智能手机,无论是文字稿件还是图片稿件,都能随时随地发送出去,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这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呀!
从手动铅字打印,到电脑快速成稿,再到智能手机的便捷发送,这是我在新闻写作路上经历的三次跨越,从侧面反映出了祖国改革开放给一名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明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是伟大祖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领我在新闻路上阔步前行。
40年来,我不断用手中的笔,讴歌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好典型,发稿总数已突破6000余篇(幅)。在举国上下欢庆改革开放40年之际,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和基层通讯员,我会继续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奋勇前进,笔耕不止,不断为党的宣传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穰东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