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茹啊,在你们的帮助下现在我的日子好多了,太谢谢了!”一见到村支书张宗茹,小杨营乡东楼村62岁的贫困户郭传英就拉着张宗茹的手激动地说。郭传英是我市通过产业扶贫惠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2015年,郭传英家中发生巨大变故,老伴离世,儿子进了监狱,儿媳妇留下了3个孙子离家出走,生活一下没了着落。村支书张宗茹知道情况后,安排郭传英到自己的万亩安全无公害农优特产示范基地捡花生、收辣椒,每天能挣50元左右,并让她去村里保洁队当环卫工人,每月能挣800元,基本解决了郭传英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着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加快产业培育促增收,确定了“激活一批干部、引进一批项目、引导一批企业、倡导一批大户、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的“六个一”发展思路,打出了一套产业扶贫精准“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了全市脱贫攻坚步伐。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万元,位列直管县第四。全年实现4507人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贫计划。
我市立足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6亿立方米丹江水资源优势,邀请北京农林科学院对邓州特色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在我市建立全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制种基地。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依托水投公司,筹资3亿元支持孟楼、林扒、陶营、都司4个乡镇涉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水稻种植和稻虾、稻鱼混养5.3万亩,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收。投资1.2亿元的3000亩生态渔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营业额预计达到6000多万元,可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建立企业与贫困户的紧密联系,让龙头企业带动帮扶,推进互利共赢。河南黄志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养殖企业,采用“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小区+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就业帮扶、合作经营、生猪代养、入股分红等途径,带动13个乡镇60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我市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种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建立就业扶贫基地,创办扶贫车间,实施“巧媳妇”工程,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我市发挥两大主导产业优势,特别是围绕纺织服装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市产业集聚区和中原服装名镇穰东,建立市、乡、村产业扶贫基地12个、设立标准化扶贫车间16个,共吸纳贫困劳动力174人就业。围绕产业发展,开发保险代办员、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7000余个,358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同时,实施光伏发电、到户增收项目、产业资金奖补帮扶。投资1.5亿元,建成村级光伏电站92个。通过光伏扶贫,受益贫困户3597户,6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在村光伏发电项目收入中设置公益岗位资金,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上半年投资1891万元,实施到户增收项目,5249户贫困户受益。制定《邓州市产业扶贫奖补实施办法》,对带贫效果显著的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整合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去年为156户贫困户发放产油大县奖补7.76万元,为89个村发放农业“三项补贴”5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