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艺无边――记我市书画家张振鼎

2018-11-03 11:43:49 作者:李中贺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在我市的几次大型书画展上,每次都能见到张振鼎老师那清幽淡雅的花鸟山水画,就萌发了想采访他的念头。

前不久,恰逢重阳节“新时代之韵”老年书画展开幕,终于圆了我的采访梦。

勤奋是成才的基础

张振鼎出生于1956年,那个时期人们生活条件并不好,尽管他9岁才走进校门,但是能够上学对于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我们兄弟姐妹8人,一家人就挤在三间旧瓦房内。稍大一点,跟着哥哥住在生产队的牛屋里,土坯堆床,麦秸席片儿加上一床薄被子,就是安身之榻了。”提起小时候,张振鼎一脸的苦涩,那个时候想画画根本没有纸,只有把用过的作业本,反过来用铅笔描画。偶尔见到果包、糖包草纸,都如获至宝。

1974年春,18岁的张振鼎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在部队,除了紧张的训练、学习,他一有空闲就在宿舍的床板上,用找来的废旧纸练字、画画,深得战友和领导的欣赏,连队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了他的任务。

这段时间,他得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一有时间便沉浸其中,按照画谱的指导,用黑白的线描稿,他在或大或小的废弃白纸上,几乎可以惟妙惟肖地背临下来。他也试着用画广告剩下的颜料结合淡墨来画彩色画,谁知他的“彩墨”创作备受战友青睐,往往一抢而空。

书、画同源,好画还得有好的书法款识,张振鼎选择从魏碑风格的行书入手。当时,北京书法家杨再春在电视上举办书法讲座,他一期不落地详细观看、记录,并时时将杨再春袖珍字帖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心追手摩。他那清劲流畅、气脉贯通的书法,配上他的花鸟山水画,相得益彰。

努力是向上的车轮

1979年,张振鼎转业回到家乡,到当时的桑庄乡办综合市场上班。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生计,他利用空闲时间,绘制彩墨花鸟四条屏拿到集镇售卖,以补贴家用。其间,得到了燕店画师周平豪的指导,理解了色彩的调和、用笔用墨及在生宣纸上画写意画的技巧,悟出了书画必须靠下功夫、靠悟性,如果不努力,一切都是空的道理。

“我有一个习惯,不管到哪里,只要见到我喜欢的字或画,哪怕是广告、布景,都会反复看、默默记,回到家默写出来,印象深,记得牢。现在有手机方便了,但我还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谈到自己学习的背临功夫,张振鼎言谈中带着自豪。

“张振鼎老师的作品,兼工带写,梅花双鸟,以‘没骨法’画枝干,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小写意山水画,多以传统古法为之,清雅宁静,线条灵动清晰,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给人一种草色遥看的缥缈之感;他的工笔花鸟画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我市知名画家张秀强如是评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6月,由省文联、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79周年书画展,张振鼎精心创作的工笔《卧虎图》入选并展出;2002年书画作品被中国书画印研究院收藏;2013年参展上海陶行知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行知杯”书画大赛获书画优秀奖。

2017年10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进万家活动,他的山水作品得到了莅邓的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国画家尼玛泽仁的很高评价。年底,他的花鸟作品在央视书画频道举办的迎春书画展上展出,并得到著名画家王飞飞的视频点评称赞。

面对荣誉,张振鼎没有丝毫的满足和骄傲,时常挂在嘴边的依然是他那句“学无止境艺无边,只有勤勤恳恳努力学习才会有所收获。”

艺术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

张振鼎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不管是任何人向他求画,只要时间条件允许,他都毫不犹豫不计辛劳免费赠送。现在,在邓州,张老师的书画作品随处可见。

“张振鼎老师没退休的时候,在刑警队任副队长,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不管再劳累,只要有时间就会钻研书画。后来,公安局搬新址,为营造全局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由张老师和我对新办公大楼进行书画装饰。在与杨老师两个多月的紧张合作创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创作上的技巧。”市公安局工会主席杨圆月很是感慨。

“振鼎同志对书画艺术有着一种孜孜追求的精神,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汗水浇出的艺术之花。这种精神,令人佩服;这种品格,令人感动。”市书画院院长周振铎赞赏有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