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告诫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的思想意识,把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耳闻目睹了无数党员干部、千百扶贫队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冒酷暑、战严寒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情景,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省食药监局驻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李怀琛,带领群众发展特色餐饮业;市人民医院驻史坡村第一书记胡冰冰为史坡村捐赠医疗器材、为群众义诊;国裕金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耀志致富不忘乡邻,建扶贫车间……使我这个年迈花甲的老教师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为他们的无私和奉献助威点赞!
前面提到的典型人物,我都曾用笔在省、市的新闻媒体上报道过。其中有《河南 元农科集团——扶贫路上显身手》《真情帮扶暖人心,赠送匾牌表谢意》《发展特色餐饮、架起致富桥梁》等,其中我写的《邓州市龙堰乡“四项措施”做实做细精准扶贫》还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四版头题发表。几年来,我先后在省、市多家媒体发表关于扶贫的报道达100余篇。
我虽然年纪大了,没能深入扶贫第一线,但我要为在扶贫最前线的冲锋战士擂响战鼓,吹起冲锋号。能为扶贫工作尽一份力,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扶贫路上有你有我。我既是扶贫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我们兄弟中,我的长兄年过七旬,体弱多病,经常看不起病,记得前年他患高血压住院,身上仅有200元钱,面对无助的亲人,我不能不管,我和儿子拿出3000元钱为他治病。我弟弟家两个孩子幼小,家境贫寒,去年弟媳患病去世,我和儿子拿出2000元把弟媳安葬。兄弟的遭遇,我感同身受、痛心疾首,但我的力量也有限,也很无奈。
后来,哥哥和弟弟都被确定为贫困户。扶贫干部、腰店镇副镇长何峰以及其他帮扶干部都经常到他们家中嘘寒问暖。
有一次,市公路局扶贫干部袁霞到哥哥家,我哥客气地说:“谢谢领导。”袁霞说:“大伯,我是您的侄女,来帮你是应该的。”一句“侄女”让我哥眼含热泪。
后来,哥哥看病再也不用发愁了,因为他享受了低保,报销的比较多,上边的扶贫款和各种补贴他一季度能拿近千元。同时,弟弟的不幸遭遇也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副市长贾里坚多次打电话慰问,并亲自到家中送来米、面、油和救济款,并帮助他想办法发展花卉产业。
哥哥弟弟经常对我说:“共产党真好,他们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
去年,儿子周士昌到刘集镇政府工作,成为一名扶贫干部。我经常告诫他,有很多不相识的人都来帮助咱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咱也要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今年春,他到刘集镇户周村扶贫,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衣衫褴褛、孤苦伶仃,家中除了盐罐中有一些盐,连油都没有,面也所剩无几。他虽然工资不高,但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元塞给老人家。回来后,他还把情况对我爱人说了,第二天我爱人让他提了一壶油送了过去。知道事情后,我从心里赞叹:“扶贫路上,儿子也是好样的!”
当前,精准扶贫正在路上,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怕困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参与者,都会很自豪和骄傲,因为我们正在进行着一项伟大工程,正在实践着一个伟大创举,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也将继续当好精准扶贫的宣传员、战斗员,为之歌唱、为之喝彩、为之不懈努力、为之艰苦奋斗!
(作者单位:龙堰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