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厂区的地坪就可以做完,等地面凝固了,近期我就去广州把机器拉回来。”近日,在高集镇大贺营村,回乡创业的宋从党、宋从新兄弟正在两人创办的好乐斯足球制造有限公司内忙碌着。
宋从党、宋从新是高集镇大贺营村人,多年来,一家兄弟姊妹五人都在杭州一家制造球类的公司工作。宋从党从事配料的工作,掌握了制造球类的核心技术;弟弟宋从新是厂长,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兄弟两人从配料、机器的维修、工厂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掌握了整套足球加工技术。经过十八年的打拼,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始终觉得他乡不是故乡,兄弟两人一拍即合,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返乡创业,一方面我们有富而思源、反哺家乡的想法,另一方面家乡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我们。”宋从新告诉记者他们回乡创业的初衷。
大贺营村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不便,村各项基础设施落后,除了传统农业外,村里无支柱产业,村民收入一直很低。当得知宋从党、宋从新兄弟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后,该村村委积极向他们宣传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兄弟两人被村委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感动,便打消了在交通便利的邻村建厂的想法,决定留在大贺营村开办好乐斯足球制造有限公司。
“村里原来想在靠路边的地方找一个位置给他们办厂,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协商好。兄弟两人看到村里有好多闲置的房子,决定把自己宅子上的房子推倒,又把邻居的宅子租赁过来,建成了投资360万元、面积大约4亩的厂房。”大贺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新洲告诉记者,村里和电管站联系,为他们协调了变压器,大贺营村的帮扶单位市公安局也时刻关心着企业的建设进度,有困难就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镇里积极和市农商银行对接,为企业协调贷款;项目建成后可带动80至100名群众在此就业,预计带动贫困户14人,月收入2400—3000元,可实现稳定增收。”该镇党委书记郭松说。
“在镇、村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厂房已经建好,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中,预计下个月就可以投产了。乡亲们可以在厂里做工,也可以把原料带回家做,产品不愁销路。前两天,宋玉海等几个村民还给我打电话,说也要回来跟着我们干,在家门口照样能挣钱,不用来回奔波,家也照顾了。下一步我们准备往别的村发展,带领更多的乡亲奔小康!”谈及以后的发展,宋从党、宋从新兄弟俩信心满满。
在我市,像宋从党、宋从新一样回乡创业的还有很多,他们是我市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并带动辐射全民创业热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人才回归、全民创业”行动,采取广泛宣传动员、完善优惠政策、加强典型培育、优化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吸引了一大批在外的优秀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回归家乡,领办、创办、合办民(私)营企业,它们不仅成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更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调动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我市先后出台并下发了《关于印发邓州市金融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邓州市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办法措施,并针对一些有意向参加脱贫攻坚任务的新生回创企业,在政策解读、程序审批和税务收纳方面给予倾斜照顾,有力地激发了各类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的内在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有近20余家回创企业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对43个村近13000余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帮扶,累计投入资金5700万余元,通过产(就)业帮扶、小额贷款入股分红、公益捐赠、技能培训、扶贫车间等模式,助力3500余户8000余人摆脱贫困;涌现出了诸如黄志牧业、骏丰家具、凯达汽车、德同通讯、新荣冠酒业、久友面粉等一大批走在脱贫攻坚前列的优秀回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