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描绘新邓州蓝图,大手笔推动中心城区建设。伴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铿锵足音,一幅独具邓州特色的秀美图画,正在中原大地绚丽铺开。
高位启动 高速推进——作风整顿为百城建设提质提供组织保障
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倘若把城镇化比作一列奔驰的列车,规划就是列车运行的轨道。正因如此,我市建立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的体制机制,以及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层次齐全、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
规划有了,就要付诸实施。落实靠什么?靠人,人是决定性因素。干部作风问题事关政令畅阻、事业兴衰、民心向背,根治这一顽疾,转变干部作风是关键。面对百城提质,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市对干部作风进行大整顿。
我市成立了以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下设老城提质、水系连通、城乡统筹、产业提升、资金保障、文化宣传、督查考评等7个专班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组、纺织服装产业工作组、生态水系建设工作组、城区街道立面提升建设工作组、道路提升工作组等25个专项组,组长、副组长由县处级领导担任,并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和人力保障。
指挥部每周一上午召开办公室例会,下午召开25个专项组例会,汇报上周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紧紧抓住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三个环节,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1+7+25+1”推进体系的确立,不仅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引了方向,更为其提供了强力的组织和服务保障,确保工程推进快速、高效、便捷。
三个倾力 四个突出 六大体系——补短板提升城市承载力
个性、特色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倾力建设水美邓州,全面推进邓西湖、明珠湖、璞玉湖、湍河、礓石河、楚河、小草河、运粮河等水系连通工程,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和截污纳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亿立方水资源实现补刁、补湍、入城,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了活水、清水环绕邓州;倾力恢复城市古韵,为彰显邓州深厚文化底蕴,我市一手抓古城风貌修复规划编制,一手抓古城区内棚户区拆迁,推进古城墙、古城河保护修复工程,团结中路区域综合改造项目顺利推进,解决了困扰群众20年的“老大难”;倾力打造绿荫城市,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要求,实施一批立体绿化,使城区游园总数达到30余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4平方米,为城市划上“绿线”、打造“绿廊”,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园林绿化的美好成果。
突出规划引领、管理提质、项目谋划和要素支撑,在补齐短板上要速度;完善道路体系、完善供排水体系、完善亮化体系、完善热力燃气体系、完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和完善绿色交通体系,以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上要力度。
“两违”整治 “六城联创”——城市建设展新颜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我市把独创的“雷锋精神、忧乐精神、渠首精神”等多种文化精神融入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强化百城提质的意义,丰富百城提质的内涵。将范仲淹的“忧乐精神”、邓州编外雷锋团的“雷锋精神”和南水北调的“渠首精神”化为精神动力,加快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快速高效推进。
以中心城区、郊区“两违”整治和交通秩序集中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六城联创”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的契机,围绕“产城融合试验区、统筹城乡先行区、健康养老示范区、生态旅游观光区”的总体定位,创新环卫作业模式,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市容市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脏、乱、差、堵、污,变得绿、亮、净、美、畅,城市建设展新颜。
“2019年,邓州将继续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着力在老城提质、新区建设、生态水系上下功夫,严格按照省委百城建设提质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任务,不断创新,为加快新时代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出门见绿、抬头见花,清水环绕,人人欣悦,处处文化,点点滴滴的变化,撑起了今天邓州人美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