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邓州教育新名片――市北京路学校建设发展侧记

2019-01-23 20:43:08 作者:高 爽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队身着校服的学生齐诵《弟子规》从学校大门依次而出,他们的笑脸与身后一栋栋整齐的教学楼相映生辉。这是近日,记者在市北京路学校见到的情景。

     北京路学校位于北京大道东侧,南桥街与声树路交叉口西南角,总占地面积96.16亩,总建筑面积41558.03平方米,投资1.2亿元,其中北京西城区为该校援建2000万元。

       全力以赴建设

       北京路学校是我市与北京西城区对口协作的窗口和教育基地。自该校去年1月正式开工以来,我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莅临工程现场指导工作,并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

      同时,市教体局上下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跟进工程进度;该局校建办实行不定时巡查制度,及时与项目施工方沟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迅速进展。

     在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校从奠基到部分投入使用不到一年时间。至目前,一标小学部已于去年秋期开学招生,二标综合楼已完工,三标初中部两栋教学楼已竣工,共6栋教学楼投入使用;体育馆、报告厅、塑胶跑道等项目即将完工。

     “由于是新建学校,我们从宏观性、方向性、战略性布局上构思了学校发展强校的‘十二化’方针,全力使学校实现高起点、高要求、内涵式、跨越式发展。”该校校长段光军告诉记者。

      创新理念办校

      一江丹水连南北,京邓牵手立新校。北京路学校是北京市十三中学的教育教学合作学校,每年由北京西城区教育专家和教师定期来该校培训和指导。在去年正式招生之际,北京十三中副校长王立峰亲自带领教师专家团到北京路学校做专题讲座,对该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去年11月份,段光军一行18人又奔赴北京,在北京市十三中和北京市161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挂职跟岗学习。

      “在北京的十余天时间里,收获非常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这次学习所得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去。”该校教师马飒告诉记者。

     该校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是学校办学的一大优势,对小学和初中采取一体化培养,持续性教育。“我们正在尝试把六年级单独拿出来,通过校内把‘六三制’改为‘五四’制,实现教育‘热点’‘焦点’甚至是‘难点’问题的有效突破。”该校教务主任汤红说,学校把师资建设活力化、干部作风精细化、管理目标制度化、校园文化大爱化作为办校理念。

      特色教育育人

     “对标首都样本,打造邓州典范”,该校以北京十三中成熟的素质教育体系为榜样,结合本校实际,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方案。

      教育先从培养好的习惯开始,该校在每天上午的阳光大课间时段对学生进行坐姿和写姿训练;学校发放了《关于注意力集中专项训练的通知》,每天晚上由家长指导对学生进行注意力集中专项训练;开展礼貌教育,要求学生说普通话。

     同时,该校各种社团活动也是精彩纷呈,有合唱、科技、舞蹈等项目,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更是推出了京剧、豫剧、国画、书法等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在舞蹈教室,记者看到一曲古风《采薇》在学生们的舞姿下被演绎得空灵美丽;在国画室,教师正在教授竹子的画法,同学们的一招一式,起笔落笔颇有气势……

      “我原来是一个很胆小的孩子,从来都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参加任何活动,自从来了北京路学校上学后,老师们都鼓励我、引导我,现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我都能踊跃参加了,妈妈都夸我变化太大了。”该校四(6)班学生张雨晴告诉记者。

      一个学校想要实现自身的优质化发展,必须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综合发展。该校把学生“成绩与成长”共同纳入教师日常工作的考核评价中去加以推进,尽力做到“两成”(成绩、成长)的优质化,关注每一个学生,事事体现着爱,从而使他们时时感受着爱。

      “等到学校建设全部完工,每个年级有10个班共90班,学位近5000个,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赋予了我们这所新学校巨大的使命和任务。我们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前行,把学校打造成我市教育的一张‘新名片’。”段光军说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