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家里的那头母羊又快下羊仔啦!”8月5日,一见到帮扶人驻村第一书记李新洲,高集镇贺营村的贺改云难掩喜悦之情,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他。脱贫路上,贺改云不等不靠,勤劳肯干,积极发展养殖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顺利摘去“穷帽”,这是高集镇转变扶贫方式,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集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通过培训贫困人员,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帮助贫困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奏响了“双业”攻坚集结号。
产业扶贫促发展
产业项目“遍地开花”。该镇定位发展近郊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经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高集镇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碧溪园合作社种植桃树3500亩,恒林苑种植梨树1500亩,长肖合作社种植蔬菜1500亩,同福农场建成大棚20个,种植各种草莓50亩,烟叶面积常年稳定在5000亩左右,水产养殖面积落实800亩,已注册农业合作社126家,其中有经济实体的32家。
“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做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产业基地、镇有产业龙头。现已建扶贫车间2个,扶贫基地4个,带动作用发挥明显。”该镇党委书记郭松介绍,高集镇鸿鑫就业扶贫车间已带动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厂里务工,年增收2万元左右,被市扶贫办、市妇联评为“邓州市巧媳妇扶贫工程示范基地”;李岗村的金帝服饰扶贫车间设备已调试好,正在培训工人;2018年4个扶贫基地中的3个共带动316户贫困户到户增收,即碧溪园合作社带动124户,长肖合作社带动91户、同福农场带动101户,使一部分贫困户顺利脱贫。
同时,该镇在高岗、贺营2个贫困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2个,目前高岗、贺营已完成电站配装变电站并网,已实现经济收入6.7152万元,已发放到125户贫困户,每户增收500元,共6.25万元。
就业扶贫促增收
“来,看一下,咱家的旅馆干净卫生,离驾校也近,你练车也方便……”记者见到张淑兰时,她正在自己开办的家庭旅馆里忙着招呼顾客。张淑兰是该镇通过创业就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说起以前的日子,张淑兰感慨万千,儿子陈虎2008年在广州意外身亡,儿媳妇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家庭的变故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夫妻二人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自2015年我被评定为贫困户后,支书贺小五和帮扶责任人多次到家中走访,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在思想上多次开导,让我重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镇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小额贷款种了100多亩的国储林,又借助距离驰诚驾校近的优势开办了家庭旅馆,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现在全家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2017年顺利脱贫,我以后更要好好干,争取致富奔小康。” 张淑兰信心满满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镇在进村入户的走访过程中,对贫困户劳动力状况进行排查,共排查有劳动能力的993人,其中有就业意愿的136人,依托培训机构,分类进行培训,引导他们自觉学习技能, 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金帝服饰扶贫车间现正在进行技术培训,已培训150人,长肖合作社实现稳定就业25人,鸿鑫鞋厂实现稳定就业200人(其中贫困户14人),驰诚驾校实现稳定就业58人(其中贫困户2户),同时带动周边6户(其中贫困户1户)群众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全镇共设立公益岗位7类,能带动228人,共安置贫困劳动力1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