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时间,我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不仅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而且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振兴的有力体现:孟楼的试点,十林、张村、林扒、构林、小杨营等乡镇的全面推进,已累计投入流转资金2.1亿元,完成6个乡镇32.5万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投资2.45亿元,对10.3万亩耕地实施了地力提升工程;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施规模1000余亩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搭建流转平台
利用市农村土地开发公司的政府背景和省国土投资中心的投融资平台优势,把公司作为土地流转的承接主体,主动承担风险,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支付流转费。
至目前,公司与农户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万多份,流转价格在每亩600元左右。通过宣传推介,先后与12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土地再流转合同,吸引国内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基地、重庆通威集团稻鱼共作基地、四川合江红高粱基地、郑州豫丰公司的优质小麦基地等落户邓州,邓农食品等本土涉农加工企业也参与到土地再流转经营中,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提升地力土地“生金”
在土地规模流转的基础上,利用省级涉农整合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在孟楼开展全域地力提升工程,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把孟楼镇耕地从7等级全部提升为6等级。同时,对沟坎路渠荒等进行整治,新增加耕地1600亩;原承包地因偏差贫瘠而折扣面积的5900亩耕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耕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耕地质量等级指标调剂收益政策,占补平衡指标每亩交易费10万元,耕地等级指标每亩交易费7000—10000元。孟楼镇土地整治暨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新增耕地1600亩,产生耕地等级提升指标7万余亩,预期收益6.6亿元,2018年市等级指标交易收益4000余万元。十林、张村3.2万亩地力提升项目可新增1460亩耕地指标和3万余亩等级指标,预期指标收益3.5亿元。指标收益既满足项目的投资需求,也为今后的“三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储备金”。
“美丽乡村”成现实
在孟楼镇的耿营、大孔、刘岗3个试点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庄面积1000余亩,农村居民近1000户,可盘活存量土地200亩,能净增耕地600余亩,预期指标收益6000余万元。项目配套建设了道路、排水、污水处理等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广场、游园、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了五保户、贫困户安置房,引导村民入驻新社区,同时保留和整合具有旧村风貌、地域特色的院落,打造美丽乡村试点。
全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进了农业现代化。通过集中流转、集中整理,打破绺绺田的桎梏,实现了土地规模成片成方,土地结构区划合理、地力提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吸引力全面增强,各类优势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
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整理后提升了地力等级,农民群众土地流转收益由原来的每亩400元提升到600元,再流转后的溢价可再获20%分成,增加了财产性收入;部分农户受雇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劳务收入;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在城市安家落户,进一步实现增收,农民真正成为土地“三权分置”、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新增耕地再流转收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和入股分红收益、地力提升后的再流转溢价收益等由镇、村、公司、承包户按约定比例分配,孟楼镇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40万—60万元,彻底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虚置”和无钱办事的难题。
“通过‘三权分置’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因土地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公序良俗逐步建立;乡镇政府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基层群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增加了收入的农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市国土局局长赵航说。